关注主办方微信,了解更多展会信息
主办方联系方式:
名称:中国锻压协会
地址: 北京昌平北清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博雅C座10层
邮编:102206
电话:010-53056669
传真:010-53056644
邮箱:
metalform@chinaforge.org.cn
动态/资讯

追溯历史 汽车零部件产业坎坷中前行

发表时间:2009-03-11 08:34:28; 来源:news_from
追溯历史 汽车零部件产业坎坷中前行

发表日期:2008-08-18

■中国汽车报记者  冯英杰

    编者按:改革开放3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经历了从孱弱到繁荣的过程,但不可否认的是,研发能力弱、缺乏核心技术等都是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当前的问题所在。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梳理汽车零部件产业走过的坎坷道路,正视目前零部件产业存在的问题,我们下一步才能走得更稳、更好。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也走进了一个新的时期。规模化、专业化的逐渐形成,使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竞争力日益增强,在全球零部件供应链中的地位也愈加突出。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完成总产值4735.86亿元,同比增长31.65%,完成销售产值4640.58亿元,同比增长31.78%。整个零部件产业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回顾这30年来所走过的历程,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一直在坎坷中奋力前行,而恰恰是坎坷,才造就了如今的成就。

    1978年之前:计划经济下孱弱的零部件产业

   

    一汽的建设为零部件工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图为第一辆解放下线。

    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工业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之前的检修进口汽车的小作坊。这种小作坊生产设备简陋、制造工艺落后、生产规模小、产量少、产品质量低,但无论如何,这已形成了我国零部件产业的雏形。
    上世纪50年代一汽的建设为零部件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伴随着第一辆国产汽车的问世,零部件工业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初步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汽车零部件厂,培养了一些从事汽车零部件产品研发的技术人员。据了解,一汽的建设带动了86个零部件厂进行技术改造,初步形成了为解放牌汽车配套的零部件生产体系,从汽车标准件到非标准件,基本上都在一汽内部生产制造。参与筹建一汽的我国汽车工业元勋之一的陈祖涛同志在其《我的汽车生涯》一书中回忆,在一汽建设中,自制的汽车零部件有2335种,涉及13个生产车间。为此订购了7900多台设备、22524种工艺装备,以及配套的工、卡、模具和相关资料。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一汽产品所使用的零部件有60%以上都在厂内生产。同样,建设二汽时,在湖北地区也有29个协作零部件厂同步进行技术改造或新建。进入上世纪70年代,在全国汽车生产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涌现了一大批汽车零部件厂,从而形成了分散、重复、小批量的零部件生产格局。
    这个时候,由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缓慢,一种车型几十年没有太大的改变,汽车产量也很少,与之相配套的汽车零部件产品技术水平普遍不高,而且绝大多数都为卡车配套,并只能生产一般的卡车配件。虽然那时也有一些进口轿车,由于保有量低,技术含量高,所需的零部件大多依靠进口。同时,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市场竞争,也是导致整个零部件产业专业化程度不高、产品技术含量低的原因之一。

    1978年~2001年:实现大跨越

    改革开放后,我国汽车工业开始走上市场经济的道路,汽车零部件产业也逐步开始面向市场。改革开放后带动我国零部件产业实现第一次大发展的是,1985年上海大众成立并开始生产桑塔纳轿车。桑塔纳零部件的技术标准与此前我国生产的零部件完全不同,在生产全过程都要经历严格的检验,并要符合多项技术标准,这对于长期为卡车配套、几乎没有为轿车配套经历的零部件企业来说,显然是难上加难。因此,面对为桑塔纳配套的技术要求,全国汽车零部件的配套能力几乎为零。上海大众严格执行配套零部件的技术标准,调集全国之力建立了桑塔纳国产化共同体,全力加快桑塔纳国产化进程。
    从CKD组装起步,到实现国产化,上海大众用了近6年,这6年也成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较为迅猛的6年。在桑塔纳配套件年需求量逐年上升带动下,上海市及周边地区的汽车零部件工业迅猛发展,经过“七五”、“八五”期间的技术改造,通过合资和引进技术,围绕着上海大众成长起了一大批有实力的零部件企业。与此同时,国产化的成功使上海大众建立了完整的零部件配套体系,每一个配套厂都锻炼了一支熟悉先进轿车标准和要求的队伍,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以桑塔纳国产化为开端,以“九五”期间国家的鼓励政策为依托,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开始实现大跨越,在产品种类、产量、生产规模和载重车零部件研发能力上取得了快速、全面的发展。随着整车厂与跨国汽车巨头的合资合作与技术引进,汽车零部件工业也进行了相应的技术改造,并相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生产设备。一些零部件企业快速发展壮大,成为汽车零部件工业的骨干企业,支撑着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同时轿车零部件的配套体系开始建立,零部件产业的实力显著增强。

    2001年之后:WTO环境下的新挑战

   

    我国于2001年年底正式加入WTO,这也意味着国家对于汽车零部件的保护开始逐步减弱,我国零部件产业开始独自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跨国零部件公司在我国投资力度加大,到2008年,大多数跨国零部件巨头在我国设厂,这对于我国本土的零部件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此外,零部件平均关税将降到10%的WTO要求,给我国零部件企业与跨国公司竞争带来更大的压力。人民币的不断升值,给我国许多出口型零部件企业带来了较大压力,汇率的波动对企业的生产成本、出口价格、盈利状况甚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都会产生影响。随着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原材料及劳动力价格在长时期内面临上涨的压力,也对我国零部件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盈利状况产生较大影响。
    跨国公司的零部件采购虽然给我国零部件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但挑战也依然存在。全球化采购给零部件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情况看,我国汽车零部件能达到相关要求的还不多。


版权所有: 中国锻压协会  京ICP备05075268
技术支持:中国锻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