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主办方微信,了解更多展会信息
主办方联系方式:
名称:中国锻压协会
地址: 北京昌平北清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博雅C座10层
邮编:102206
电话:010-53056669
传真:010-53056644
邮箱:
metalform@chinaforge.org.cn
动态/资讯

改革开放30年 汽车零部件工业主要政策盘点

发表时间:2009-03-11 08:32:14; 来源:
改革开放30年 汽车零部件工业主要政策盘点

发表日期:2008-12-02

■中国汽车报记者   李开君

    在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汽车工业突飞猛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规模和整体实力也有了长足进步。30年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政策的一次次变迁,为汽车零部件产业描绘了发展的轨迹和蓝图。
    那些对汽车零部件工业规划布局、开发研制、生产经营、营销服务和用户消费产生影响的政策法规,推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由小到大的蜕变。

1985年  《中共中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主要内容:1985年9月,《中共中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首次提出,根据加快交通运输建设的要求,要把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争取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对于进口零部件进行的组装生产,要减少零部件进口,逐步实现国产化。
    1986年4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提到同时改建扩建一批技术比较先进的汽车零部件专业化生产企业。1987年8月,国务院北戴河会议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汽、二汽和上海三个轿车生产基地。进一步认定轿车生产应按“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原则,重点抓好零部件生产及相关工业,加速提高国产化率。
    点评:国家在重点发展轿车产业的同时,非常重视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希望通过引进技术并最终实现国产化,为我国零部件工业的发展打开了局面。

1994年  《汽车工业产业政策》

    主要内容:对于汽车零部件的阐述,1994年颁布实施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将重点放在发展轿车零部件上。首先在产品规划上指出轿车关键零部件在同类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25%以上的或属国内空白的、亟待发展的产品,国家支持其向经济规模的目标发展。其次,在利用外资上强调发动机产品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第三,专门提出国产化政策,明确指出合资企业在选用零部件时,国产零部件应同等优先。汽车工业企业在引进技术后,必须进行产品国产化工作,将国产化进度作为支持合资企业发展第二车型的条件之一。汽车工业企业不得以半散件(SKD)和全散件(CKD)方式进口散件组装生产。国家根据汽车工业产品的国产化率,制定进口关税的优惠税率。
    点评:这是我国第一个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在有关零部件部分的阐述中,非常明确地提出阶段性的战略任务???国产化,并对国产化率进行了具体规定。在过去的十几年,我国轿车国产化水平和零部件整体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如果没有当年的零部件国产化,就没有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今天的基础。

1996年  《关于禁止非法拼(组)装汽车、摩托车的通告》

    主要内容:1996年8月,国家工商局、公安部、海关总署、国家计委、机械部、外经贸部、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禁止非法拼(组)装汽车、摩托车的通告》。通知提出,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利用进口汽车车身(含驾驶室)拼(组)装生产汽车的,属于非法拼(组)装车辆行为。对非法拼(组)装车辆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安机关、海关依据各自的职责没收销售款、未销售的车辆及进口件。
    点评:我国非法拼装汽车市场一度泛滥,假冒伪劣零部件猖獗,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阻碍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健康发展。严厉打击非法拼(组)装汽车活动,是贯彻实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保障整车和零部件生产经营正常秩序的重要举措。

2001年  中国加入WTO

    主要内容: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根据WTO在投资与技术转让方面的条款,在本年开始执行与货物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TRIMS)。该协议规定,不得规定国产化比例;不得限制进口部件总成装车;不得以外汇平衡为理由限制进口;不得规定出口数量。
    为适应世贸规则和市场经济的发展,2002年我国颁发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做了相应调整,整车项目坚持要求合资企业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发动机项目股比放开。
    点评:加入世贸后,汽车零部件产业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方面采取了实质性措施。中国对零部件产业并未像整车领域一样实行股比限制,股比全面放开,并取消了国产化规定。2006年7月1日开始,汽车零部件平均关税降至10%。零部件独资或控股合资日益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国内零部件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考验。

2004年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主要内容:2004年6月,我国颁布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在该政策中专门有一章“零部件及相关产业”,提出了要鼓励和培育一批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并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汽车零部件企业要适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参与主机厂的产品开发工作;在关键汽车零部件领域要逐步形成系统开发能力;在一般汽车零部件领域形成先进的产品开发和制造能力,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努力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制定零部件专项发展规划,对汽车零部件产品进行分类指导和支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促使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形成专业化、大批量生产和模块化供货能力。
    点评:这次产业政策是在中国已经加入WTO的背景下,取消了原来有关国产化的规定,将重点放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走向全球化分工体系中去,强调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要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另外,国家开始鼓励和大力发展民营零部件企业。根据国际零部件业的发展经验,民营企业将成为零部件行业的主力军。

2006年  《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

    主要内容:2006年2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制定了《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从2010年开始实施。该政策指出 ,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需向汽车生产企业提供其供应配件的材料构成、结构设计或拆解指南、有害物含量及性质、废弃物处理方法等相关信息,以配合整车生产企业核算其产品的可回收利用率;汽车生产企业要与汽车零部件生产及再制造、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及材料再生企业密切合作,共享信息,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协力攻关,共同提高汽车产品再利用率和回收利用率;对报废汽车零部件及维修更换的旧零部件,鼓励有技术、设备、检测条件的企业进行再制造,作为维修备件用于汽车修理,禁止从进口废旧汽车上拆卸零部件直接或经过再制造用于汽车组装生产或维修。
    点评:这是推动我国对汽车产品报废回收制度建立的指导性文件。目的是指导汽车生产和销售及相关企业启动、开展并推动汽车产品的设计、制造、报废、回收、再利用等项工作。这项政策有利于促进汽车零部件企业坚持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率,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06年  《中国汽车零部件“十一五”专项发展规划》

    主要内容:2006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十一五”专项发展规划》(评审稿)完成。该规划对“十一五”期间我国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技术创新目标、产品出口目标做了确定。重点提出将培育零部件行业的自主品牌,提升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对推动零部件企业重组、调整产业结构提出了构想,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形成一到几家规模超过10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
    点评:从该规划中可以看出,国家将通过多种途径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以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并扩大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出口规模,出口产品从售后服务件向整车配套件转变。另外,定出一些重点发展产品,这些产品将给国内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2006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

    主要内容:200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支持零部件工业加快发展,打破不利于汽车零部件配套的地区之间或企业集团之间的封锁,逐步建立起开放的、有竞争性的、不同技术层次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国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鼓励汽车生产企业与零部件企业联合开发整车产品;引导零部件排头兵企业上规模、上水平,进行跨地区兼并、联合、重组,形成大型零部件企业集团,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制定切实有力的措施,支持国内骨干零部件企业提高产品研发能力。
    点评:零部件与整车未能同步发展是汽车工业结构不合理的体现。汽车工业通过对外开放、合资合作,整车产品的制造工艺及质量已经接近国际水平,但零部件生产却滞后于整车发展。国内零部件企业整体配套能力不强,专业化生产水平较低,自主开发和系统集成能力薄弱,跟不上整车开发步伐。这项通知对促进汽车零部件企业做大做强、整零关系和谐有重要作用。

2008年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管理办法》

    主要内容: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管理办法》。确定了首批14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同时将开展再制造试点的汽车零部件产品范围暂定为发动机、变速器、发电机、启动机、转向器五类产品。《办法》规定,暂不允许再制造企业从报废汽车拆解企业购买总成进行再制造;再制造产品原则上不得低于同类原产品新件的质量保修期;零部件再制造企业不得回收或再制造未获得授权的其他企业产品;再制造产品应进入汽车生产企业售后服务体系进行流通,不得直接向社会零售市场销售;再制造企业应获得可再制造旧件的原生产企业的商标使用权。
    点评:在节能、减排、降耗成为汽车行业主旋律的大背景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也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从幕后走到前台。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能有效节约能源和成本及减少环境污染,与目前国家倡导的建设节能、减排、降耗的循环经济社会完全一致。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今后我国将鼓励消费者和公共机构优先使用汽车再制造产品,通过2~3年的试点,探索推进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这一新兴行业的市场前景不可估量。


版权所有: 中国锻压协会   京ICP备10006204号
技术支持:中国锻压网